![]() | 满就包邮 | 活动日期:2014-02-16 15:39:25 - 2015-02-16 00:(咨询特价) | |
满(咨询特价)包邮(注:海外,台湾,香港,澳门等除外) | |||
备注: |
![]() | ||
![]() | ||
![]() | ![]() | ![]() |
九蒸九制熟地
野外的地黄花
墙上的野生地黄
老房子上的野生地黄
老房子上的野生地黄
品名:熟地黄
净含量:500克
熟地黄是以精选怀地黄为原料,经常压蒸制24小时以上制成,这样有利于地黄中有效成分的转换,色泽黑亮、口味纯正。
功能主治:滋阴补血,益精填髓。用于肝肾阴虚,腰膝酸软,骨蒸潮热,盗汗遗精,内热消渴,血虚萎黄,心悸怔忡,月经不调,崩漏下血,眩晕,耳鸣,须发早白。
生地黄与熟地黄的区别
地黄可分为生地和熟地两种,《本草纲目》载:地黄生则大寒,而凉血,血热者需用之,熟则微温,而补肾,血衰者需用之。男子多阴虚,宜用熟地黄,女子多血热,宜用生地黄。"尤其是熟地,用"填骨髓,长肌肉。生精血,补五脏,利耳目、黑须发、通血脉",确系祛病延年之佳品。
生地黄甘,苦,寒,归心,肝,肾经,功用:清热滋阴,凉血止血,养阴生津.熟地黄甘,微苦,微温,归心,肝,肾经.功用:补血调。
地黄
又名生地,为多年生草本植物。据《本草纲目》记载'这种植物'以水浸验之,浮者名天黄,半浮半沉者为人黄,沉者名地黄'。故人们都以沉下者为贵,久而久之,遂名为地黄。
地黄,原系野生,非常早生长于咸阳一带,后传至各地。中国数省均有生产,但其非常佳者为'怀地黄'。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:'江浙壤地黄者,受南方阳气,质虽光润机时力微;怀庆府产者,禀北方纯阴,皮有疙瘩而力大。'所以古今中外人们都以'怀货'为贵,产地因历的怀庆府而得名,位于今河南焦作一带。 怀地黄为玄参植地黄的根茎,为多年生草本。植株高20—30厘米,块茎肥厚肉质黄褐色,宜温和干燥气候,以松肥沃土壤为好,忌重茬,我国许多地方均可栽种。
特点:
怀地黄的显著特点是:油性大,柔软、皮细、内为黑褐色并有光泽,味微甜。
性状:
怀地黄分为生地黄和熟地黄。
(1)生地黄:多呈不规则的团块状或长圆形,中间膨大,两端稍细,有的细小,长条状,稍扁而扭曲,长6-12cm,直径3-6cm。表面棕黑色或棕灰色,极皱缩,具不规则的横曲纹。体重、质较软而韧,不易折断,断面棕黑色或乌黑色,有光泽,具黏性。无臭,味微甜。
(2)熟地黄:为生地黄的炮制加工品,呈不规则的块片、碎块,大小、厚薄不一。表面乌黑色,有光泽,黏性大。质柔软而带韧性,不易折断,断面乌黑色,有光泽。无臭,味甜。
性味与归经:
生地黄:甘、寒。归心、肝、肾经。
熟地黄:甘,微温。归肝、肾经。
功能与主治:
生地黄:清热凉血,养阴,生津。用于热病舌绛烦渴,阴虚内热,骨蒸劳热,内热消渴,吐血,衄血,发斑发疹。
熟地黄:滋阴补血,益精填髓。用于肝肾阴虚,腰膝酸软,骨蒸潮热,盗汗遗精,内热消渴,血虚萎黄,心悸怔忡,月经不调,崩漏下血,眩晕,耳鸣,须发早白。
名称:熟地黄
类别:补益
拼音:SHU DI HUANG
拉丁:Radix Rehmanniae Preparata
别名:熟地
用部位:根
材性状:本品为不规则的块片、大小、厚薄不一。表面乌黑色,有光泽,黏性大。质柔软而带韧性;不易折断,断面乌黑色,有光泽。无臭,味甜。
采收加工:11~12月间采挖。生地黄经过加工蒸、晒而成。
性味归经:微温;甘;归肝、肾经
功能主治:补血滋阴,益精填髓。用于肝肾阴虚,腰膝酸软,骨蒸潮热,盗汗遗精,内热消渴,血虚萎黄,心悸怔忡,月经不调,崩漏下血,眩晕,耳鸣,须发早白。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10~30g;或入丸、散;或熬膏、浸酒。
禁忌:用时宜配砂仁、陈皮等,以防腻滞碍胃。脾胃虚弱,气滞痰多,腹满便溏者慎服
食谱推荐:
生地黄鸡的做法详细介绍,菜系及功效:骨质疏松食谱 口味:原本味 工艺:原炖
生地黄鸡的制作材料:
主料:乌骨鸡1000克辅料:生地黄250克,麦芽糖150克
1. 将鸡宰杀后除去毛及内脏洗净;
2. 生地黄洗净后切成细条;
3. 生地黄与饴糖相混合后塞入鸡腹内,用棉线扎紧;
4. 将鸡置于瓷锅中用文火炖熟,不加盐、醋等调品。
小帖士-健康提示:本品具有填精补髓、益肾滋阴之功效,适于肾虚型骨质疏松症患者食用。
小帖士-食物相克:生地黄:本品与萝卜葱白、韭白、薤白相克
描述加载中